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 時間:2021-04-28 22:22:10 點擊:1次
中考備考語文文言文知識:
詞性界定法
有些文言虛詞有多種詞性,根據上下文的語境,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樣,那么,其用法肯定也不同。
如“吾將以身死白之”/“險以遠,則至者少”,前句“以”用在名詞“身”前,又處在動詞“死”前,可以推斷“以”應該是介詞,與“身”組成介賓短語做“死”的狀語;后句中“以”用在“險”和“遠”兩個形容詞中間,應該是表示并列的連詞,所以兩句用法不同。
語境推斷法
文言文閱讀離不開具體的語境,常見的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,詞性詞義變化較為復雜,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,必須結合上下文,利用文意解題。此法對起關聯(lián)詞語作用的虛詞特別有效。
如“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內惑于鄭袖”,“故”是“所以”的意思推斷,前后句意為因果關系,“以”應為表原因的“因為”。
句位分析法
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,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。如“其”,在句首,一般是語氣副詞,表揣測,相當于“恐怕”、“或許”、“大概”、“可能”,
如“圣人之所以為圣,愚人之所以為愚,其皆出于此乎?”;在句中,動詞后一般是代詞。如“秦王恐其(代荊軻)破璧”,名(代)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,如“爾其(一定)無忘乃父之志”/“吾其(還是)還也”。
又如“焉”,在句首,如“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為也”,哪里;在句中,如“殺雞焉用牛刀”,何必;在句末,如“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”,代詞,相當于“之”。
尤其需注意,在句末動詞后,有時是兼詞“于此”,如“風雨興焉”;在句末形容詞后,為形容詞詞尾“……的樣子”,如“盤盤焉”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